所在单位:新闻传播学院
职务: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学历:博士毕业
学位:博士
职称:教授
教育经历
Educational experience
Teacher homepage
社会兼职
Social work
Teacher homepage
教育教学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eacher homepage
授课信息(近三年)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级),秋学期,2024-2025,研究生课程
-
传播学研究方法专题,秋学期,2024-2025,研究生课程
-
受众与网络用户,春学期,2024-2025,本科生课程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级),秋学期,2023-2024,研究生课程
-
传播学研究方法专题,秋学期,2023-2024,研究生课程
-
受众分析,春学期,2023-2024,本科生课程
-
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中级),秋学期,2023-2024,研究生课程
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er homepage
论文成果
-
[1]Su, Shilan; He, Yuan; Zhang, Hongzhong; Jia, Hongxia|Modelling the diffusion dynamics and scaling properties of foreign cultures in China through hashtag patterns,2025,481(2313)
-
[2]燕东祺;张洪忠|多少时间产生热度?中国政治议题在海外社交媒体的扩散研究,2025,No.490(04):70-81
-
[3]陈思羽;王启臻;张洪忠|提问的艺术:大模型提示工程的可供性分析,2025,No.164(04):61-72
-
[4]张洪忠;夏以柠;林润|是工具还是情感对话者?中美AI大模型话语竞争背景下的智能体应用比较,2025,No.495(03):41-51
-
[5]王彦博;张洪忠|从搜索引擎到AI搜索:大模型赋能下的信息获取变迁分析,2025,No.343(03):74-80
-
[6]徐鸿晟;张洪忠;姚俊臣;林润|我国主流媒体应用AI大模型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2025,No.182(02):24-33
-
[7]韩秀;张洪忠;斗维红|交往语境中的社交机器人:技术逻辑视角下机器人格建构,2025,v.46;No.25(01):174-182
-
[8]夏以柠;孟令蕙;张洪忠|大模型推动下的传播研究转变——2024年智能传播研究综述,2025,No.54(01):12-17
-
[9]任吴炯;张洪忠|大模型智能体应用对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启示,2025,No.422(01):18-22
-
[10]何苑;张洪忠|主流大语言模型呈现中华文化符号:智能拟态环境的建构,2024,v.46;No.34(12):64-75
-
[11]张尔坤;张洪忠;刘绍强;任吴炯|记者还在现场吗?社交开源情报对机构媒体的信源与角色影响,2024,v.46;No.36(10):6-26
-
[12]张洪忠|机器的互联网:如何看待AI大模型发展背景下的虚拟空间,2024,v.11;No.46(03):1-2
-
[13]徐鸿晟;王子叶;张洪忠|AI大模型赋能影像生产模式的转变,2024,No.414(05):12-15
-
[14]张尔坤;张洪忠;姚俊臣;王诗然|AIGC议题的动态演进与传播结构:基于微博和Twitter的比较分析,2024,v.44;No.18(03):176-186
-
[15]Zhao, Bei; Ren, Wujiong; Zhu, Yicheng; Zhang, Hongzhong|Manufacturing conflict or advocating peace? a study of social bots agenda building in the twitter discussion of the Russia-Ukraine war,2024,21(2)
-
[16]任吴炯;张洪忠;燕东祺|大模型的角色期望:基于X(推特)和微博语境的比较分析,2024,No.374(05):58-67
-
[17]张洪忠;任吴炯|超越“第二自我”的人机对话——基于AI大模型应用的信任关系探讨,2024,No.215(03):47-60+118-
-
[18]任吴炯;张洪忠|主题与标签:智能传播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微博议题建构分析,2024,No.235(02):21-28
-
[19]燕东祺;陈思羽;张洪忠|机器行为范式下的人机关系与舆论——2023年智能传播研究综述,2024,No.48(01):15-21
-
[20]张洪忠;徐鸿晟|智能传播时代的范式转变:媒介技术研究十大观点(2023),2024,No.329(01):38-44
-
[21]张洪忠;张尔坤;王启臻|智能传播时代互联网空间认知域博弈的5W模式分析,2023,No.168(11):46-49+57
-
[22]张洪忠;王彦博;任吴炯;刘绍强|乌合之众的超级节点?AI大模型使用的人机网络结构分析,2023,No.367(10):12-19
-
[23]斗维红;张洪忠|从准社会互动理论到超人际互动理论:用户与虚拟偶像互动关系的理论拓展,2023(02):111-129
-
[24]何康;张洪忠|用户媒介使用:“高度集中碎片化”与“动态粘性”——基于手机应用切换的实证研究,2023,No.210(10):14-30+119-
-
[25]Liu, Yiben; Zhou, Shuhua; Zhang, Hongzhong|Motivations, Knowledge, Efficacy, and Participation: An O-S-O-R Model of Second Screening's Political Effects in China,2023,4(3):861-875
-
[26]何苑;张洪忠|想象的乌托邦:元宇宙影像的互联网图景研究,2023,No.411(04):147-153
-
[27]张洪忠;任吴炯|大模型对互联网生态影响及其发展趋势,2023,No.18(06):37-41
-
[28]Li, Qian; Liu, Qian; Liu, Shaoqiang; Di, Xinyue; Chen, Siyu; Zhang, Hongzhong|Influence of social bots in information warfare: A case study on @UAWeapons Twitter account in the context of Russia-Ukraine conflict,2023,8(2):54-80
-
[29]张洪忠;黄民烈;张伟男;沈菲;周葆华;邹军;钟智锦;闵勇;吴晔;许小可|ChatGPT的技术逻辑、社会影响与传播学未来,2023,v.56;No.23(02):24-31
-
[30]张洪忠;王彦博;赵秀丽|热点生产:ChatGPT“破圈”的网络扩散研究,2023,No.144(02):5-20
-
[31]张洪忠;张尔坤;狄心悦;王启臻|准社会交往视角下ChatGPT人机关系建构与应对思考,2023,No.81(01):20-29
-
[32]赵蓓;张洪忠|议程设置中的时间变化:基于社交机器人、媒体和公众时间滞后分析,2023,v.45;No.34(02):52-80
-
[33]张洪忠;王競一|社交机器人参与社交网络舆论建构的策略分析——基于机器行为学的研究视角,2023,No.464(02):35-42
-
[34]刘绍强;张洪忠;王競一;任吴炯|舆论形成的背后:俄乌冲突中的社交媒体开源情报网络研究,2023,No.316(01):76-80
-
[35]王競一;狄心悦;张洪忠|2022年智能传播研究综述,2023,No.42(01):20-22
-
[36]张洪忠;王競一|机器行为范式:传播学研究挑战与拓展路径,2023,v.45;No.31(01):1-9
-
[37]何康;张洪忠;刘绍强;王競一|认知的罗生门效应制造:深度伪造在俄乌冲突中的案例分析,2023,No.358(01):88-96
-
[38]何康;张洪忠|从信息渠道到战略资源:俄乌冲突中星链卫星网络的功能跃升,2022,v.27;No.14(05):77-85
-
[39]赵蓓;张洪忠;任吴炯;张一潇;刘绍强|标签、账号与叙事:社交机器人在俄乌冲突中的舆论干预研究,2022,No.459(09):89-99
-
[40]何苑;张洪忠;苏世兰|基于算法推动的文化传播“破圈”机制研究——以B站“法国音乐剧”的传播为例,2022,No.234(03):113-126+17
-
[41]张洪忠|从技术逻辑理性看待“元宇宙”,2022,No.38(03):1
-
[42]赵蓓;张洪忠|有关北京冬奥会的社交机器人叙事与立场偏向——基于Twitter数据的结构主题模型分析,2022,No.350(05):62-70
-
[43]张洪忠;斗维红;张尔坤|圈层的背后:网络信息传播的“巴尔干化”分析,2022,No.309(05):49-53
-
[44]王競一;张洪忠;斗维红|想象的可供性:人与元宇宙场景关系的分析与反思,2022,No.454(04):70-78
-
[45]张洪忠;任吴炯;斗维红|人工智能技术视角下的国际传播新特征分析,2022,v.55;No.22(02):111-118
-
[46]何康;张洪忠;贾全鑫;李阳阳|隐性的国际互动:推特平台被删除账号的关系分析,2022,v.42;No.17(04):136-144
-
[47]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机器行为特征建构:传播学视野下社交机器人识别方法研究,2022,v.43;No.23(02):174-182
-
[48]何苑;张洪忠;张尔坤|基于自然语言技术的智能传播应用与风控分析,2022,No.370(05):48-51
-
[49]张洪忠|元宇宙会取代微信并颠覆现有游戏吗?,2022,v.7;No.38(02):7-8
-
[50]张洪忠;斗维红;任吴炯|元宇宙:具身传播的场景想象,2021,No.346(01):76-84
-
[51]Tang, Shuo; Willnat, Lars; Zhang, Hongzhong|Fake news,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hina,2021,6(4):492-507
-
[52]韩秀;张洪忠;何康;马思源|媒介依赖的遮掩效应: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程度越高越感到孤独吗?,2021,v.43;No.32(09):25-48
-
[53]张洪忠|用户观念差异下的社交媒体“巴尔干化”,2021(05):1
-
[54]张洪忠;何康;段泽宁;斗维红|中美特定网民群体看待社交机器人的差异——基于技术接受视角的比较分析,2021,v.42;No.35(05):160-166
-
[55]Ma, Siyuan; Zhang, Hongzhong|Opinion Expression Dynamics in Social Media Chat Groups: An Integrated Quasi-Experimental and Agent-Based Model Approach,2021,2021
-
[56]Liu, Miao; Zhang, Hongzhong; Huang, Hui|Media exposure to COVID-19 information, risk perception, social and geographical proximity, and self-rated anxiety in China,2020,20(1)
-
[57]张洪忠;石韦颖|社交媒体兴起十年如何影响党报公信力变迁?,2020,v.27;No.18(10):39-55+126-
-
[58]Wang, Rui; He, Yuan; Xu, Jing; Zhang, Hongzhong|Fake news or bad news? Toward an emotion-driven cognitive dissonance model of misinformation diffusion,2020,30(5)
-
[59]何苑;张洪忠|“内容+科技”:智能传播时代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2020,No.680(24):13-14
-
[60]张洪忠|从“知识沟”到“信念沟”:虚拟空间的社会关系重构,2020,No.27(04):1
-
[61]张洪忠;常佳琦;何康|认知不协调理论视野下的信息认知与分享:基于五城市新冠调查数据的比较,2020,No.431(05):33-39
-
[62]张洪忠;沈菲;李昊;贾全鑫|疫情接近性对谣言信任度的影响:新冠疫情中传播渠道的中介效应分析,2020(04):48-56+5
-
[63]张洪忠;兰朵;武沛颍|2019年智能传播的八个研究领域分析,2020,v.7;No.22(01):37-52
-
[64]张洪忠;梁爽;王競一|官方渠道、人际传播、自媒体: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渠道公信力分析,2020,No.430(04):37-42
-
[65]Liu,Yiben;Zhou,Shuhua;Zhang,Hongzhong|Second screening use and its effect on political involvement in China: A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 Mediation Model,2020,105
-
[66]Williams, Christopher; Du, Juana; Zhang, Hongzhong|International orientation of Chinese internet SMEs: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foreign and indigenous social networking site use,2020,55(3)
-
[67]张洪忠;赵蓓;石韦颖|社交机器人在Twitter参与中美贸易谈判议题的行为分析,2020(02):46-59
-
[68]徐晨霞;张洪忠|5G条件下VR产业发展的突破预期,2020,No.24(01):30-33
-
[69]赵蓓;张洪忠|2019年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国传媒业的应用与思考,2019,No.426(12):23-29
-
[70]徐晨霞;张洪忠|出版融合视域下出版业的战略取向和顶层设计,2019,No.348(18):6-9
-
[71]张洪忠;段泽宁;杨慧芸|政治机器人在社交媒体空间的舆论干预分析,2019(09):17-25
-
[72]张洪忠;兰朵|社交媒体时代大众文化的建构特征,2019,No.301(08):17-19
-
[73]张洪忠;刘旭阳|融媒体打造:2019两会报道中的新传播技术应用,2019,No.544(04):30-33
-
[74]张洪忠|跨文化传播中的信念沟问题,2019:244-246
-
[75]张洪忠;段泽宁;韩秀|异类还是共生:社交媒体中的社交机器人研究路径探讨,2019(02):10-17
-
[76]Zhang, Hongzhong; Du, Juana; Wang, Rui|Media credibility The impact of privately-owned websites on state-owned television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2019,29(2):188-210
-
[77]韩晓乔;张洪忠;何苑;石韦颖|文科思维与技术思维的碰撞:新闻传播经验应用在机器写作技术开发中的个案研究,2018,v.5;No.17(04):81-91
-
[78]拉斯·韦纳;唐硕;石鉴;张洪忠|中国公众对新闻业的认知及社交媒体的影响,2018,No.152(06):18-30+147
-
[79]拉斯·韦纳;唐硕;石鉴;张洪忠|中国公众如何看待记者、媒体和假新闻——基于2017年全国性问卷调查的研究,2018,No.427(09):20-31
-
[80]兰朵;张洪忠|中国电影舆论的变迁分析(1978-2018),2018,No.382(05):17-22
-
[81]张洪忠;姜文琪;丁磊|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路径探索——封面新闻调研报告,2018,No.537(09):33-36
-
[82]张洪忠;何苑;马思源|官方与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信任度对社会信心影响的中介效应比较研究,2018,No.150(04):98-107+154
-
[83]张洪忠|如何从技术逻辑理解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产的影响,2018,No.305(08):10-11
-
[84]张洪忠;丁磊|5G时代的VR社交会取代微信吗,2018,No.409(07):46-49
-
[85]秦艳华;张洪忠;王畅颖|何为好书:好书的评价标准研究,2018,No.435(10):22-27
-
[86]何苑;张洪忠|原理、现状与局限:机器写作在传媒业中的应用,2018(03):21-25
-
[87]张洪忠;石韦颖;韩晓乔|从传播方式到形态:人工智能对传播渠道内涵的改变,2018,No.531(03):29-32
-
[88]张洪忠;石韦颖;刘力铭|如何从技术逻辑认识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2018(02):17-22
-
[89]张洪忠;侯颗|正走向后结构主义范式的新媒介,2018,No.12(01):23-24
-
[90]张洪忠;方增泉;祁雪晶;杨可;王乐;汤艺甜|“双一流”战略背景下中国高校海外网络传播力分析,2017,v.3(05):21-32
-
[91]本刊特约评论员;张洪忠|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给新闻传播学研究带来的新课题,2017,No.525(09):5
-
[92]张洪忠|直播“网红”:后结构主义范式下的陪伴,2017,No.6(01):28-30
-
[93]张洪忠;马思源;韩秀|中央与地方:网民的政府信任度比较,2016,v.23;No.13(S1):78-84+127
-
[94]张洪忠;苏世兰;侯振武;马思源;张永芝;梁天屹;刘竹凌;闫佳琦;王静秋;刘婧媛;田立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传播状况调查报告(2016),2016,v.1;No.6(06):98-110
-
[95]Lars Willnat;唐硕;张洪忠|朋友还是对手:媒介与中美民众的相互审视,2016,No.140(06):47-58+148
-
[96]张洪忠|车友关系构建,2016,No.443(07):217-219
-
[97]张洪忠|社交媒体的关系重构:从社会属性传播到价值观传播,2016,No.3(03):28-30
-
[98]秦艳华;张洪忠;郝丹;杨岳千;王安琪;牟虹璇;李诗琪|网民看出版:图书出版满意度调查报告(2015)(下),2016,No.81(03):26-34
-
[99]张洪忠;梁爽;张诗雨|自媒体发展的现状与未来,2016,No.383(05):28-31
-
[100]秦艳华;张洪忠;郝丹;杨岳千;王安琪;牟虹璇;李诗琪|网民看出版:图书出版满意度调查报告(2015)(上),2016,No.79(01):23-37
科研项目
-
1、2025全国记协委托服务协议,进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张洪忠
-
2、基于护肤场景的大模型智能体传播路径研究,进行,北京彩数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张洪忠
-
3、腾讯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开展 “AIGC背景下数字文化出海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研究服务协议,进行,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8号银科大厦16层,陈雪娇,吴晔,许小可,张洪忠,祁雪晶,李钒
-
4、智能传播驱动下的国际传播研究项目,进行,环球时报在线(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洪忠
-
5、中宣部报业媒体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委托课题,进行,张洪忠
-
6、2024中国企业品牌全球影响力报告,进行,责任云(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张洪忠
-
7、网络技术演进升级背景下的互联网应用创新趋势与治理路径研究,进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张洪忠
-
8、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委托服务协议,进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张洪忠
-
9、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委托技术服务,进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张洪忠
-
10、公园城市传播力指数评估研究,进行,成都川报网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洪忠
-
11、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传播效能评估报告研究方案子报告,完成,清华大学,张洪忠
-
12、增强中华文明海外网络传播力影响力研究,进行,张洪忠,何苑
-
13、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传播力的研究,进行,张洪忠
-
14、主流媒体边缘化网络调查,进行,深圳广电集团,张洪忠
-
15、数据服务项目,进行,北京体育大学,张洪忠
-
16、网络治理课题四子课题1(四类),进行,张洪忠
-
17、北京环境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完成,周敏,张洪忠,吴晔,闫文捷,杨雅,王蕊,修利超,戴佳,王秀丽
-
18、以乡村教育振兴为主题的知识服务调查与研究,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张洪忠
-
19、以老年教育为主题的知识服务调查与研究,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张洪忠
-
20、以少儿科普为主题的知识服务调查与研究,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张洪忠
-
21、人工智能技术背景下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研究,进行,张洪忠,闫文捷,钱忆亲,周敏,王长潇,吴晔
-
22、人工智能发展与出版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张洪忠
-
23、以知识服务助力教育出版创新模式研究,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张洪忠
-
24、社交媒体新趋势与出版行业融合发展创新研究,进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张洪忠
-
25、科技传播组织建设试点,进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周敏,方增泉,张洪忠,祁雪晶,朱毅诚,刘茜,李倩
-
26、2021年中国电影海外网络传播力研究项目,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27、社交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传播与治理研究,完成,北京市社科联,闫文捷,张洪忠,张军芳,周睿鸣,刘竹溪,杨雅,罗智凌,孙宇
-
28、融媒体时代我国政治传播的话语研究,进行,北京市社科联,王韵,张洪忠,杨乘虎,陈晓夏,史林
-
29、青海省十十四五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规划,进行,青海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办公室,张洪忠
-
30、青年人社交媒体使用对其政治伦理影响的实证研究,进行,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闫文捷,张洪忠,张军芳,庄曦,孙宇
-
31、新冠疫情中科学谣言的传播与防治研究,完成,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王蕊,张洪忠
-
32、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出版业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厅,张洪忠
-
33、当代我国青少年的社交媒体使用与意见表达研究,完成,共青团中央,闫文捷,张洪忠
-
34、新时代国家庆典文化与北京城市形象创新研究,进行,北京市社科规划办,肖向荣,池浚,张洪忠,左衡,崔涛,常肖妮,闫贝妮,王婷
-
35、中国电商平台诚信度报告,进行,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张洪忠
-
36、海淀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课题项目合同,进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李韬,姚宏宇,张洪忠,左晓东,李睿深,何立军
-
37、中国年度热门影视社会观察研究,进行,教育部社科司,王宜文,张洪忠,王娅姝,雷雷,史之辰
-
38、在线教育大数据研究,进行,作业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张洪忠,郑伟,何苑,石韦颖,吴晔,张华平,张玺
-
39、网络外宣效果和传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课题研究,进行,中宣部对外新闻局,张洪忠
-
40、教育舆情应对处置案例选编,进行,中国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张洪忠
-
41、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效果评估合作研究,进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张洪忠,石韦颖,何苑,杨慧芸
-
42、教育惠民政策的传播影响研究,完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张洪忠
-
43、新疆地区网络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机制及方法研究,完成,何苑,周敏,韩秀,王玮玮,喻国明,王长潇,王青云,马思源,张洪忠
-
4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媒体传播效果有效性研究,进行,光明日报社,张洪忠
-
45、建立健全网络发声引导制度研究,进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政策法规局,张洪忠
-
46、食药领域谣言的网络传播渠道与成因,进行,《中国医药报》社,张洪忠
-
47、《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运营平台》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报告,进行,化学工业出版社,秦艳华,张洪忠
-
48、新疆地区出版物用户行为跟踪与分析报告,进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华书店,秦艳华,张洪忠
-
49、江苏地区新闻出版大数据应用报告,进行,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发行分公司,秦艳华,张洪忠
-
50、新媒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塑造涉华舆论方面的作用及我应对思路,进行,外交部涉外安全事务司,张洪忠
-
51、群体性事件高发背景下我宜善用网络新媒体服务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安全,进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政策法规局,张洪忠
-
52、主流新闻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的公信力实证研究,进行,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张洪忠
-
53、影视文化的社交媒体传统机制研究,完成,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张洪忠
-
54、2014年中国电影博物馆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55、腾讯汽车数据产品研发项目,张洪忠
-
56、中国电视台网络传播力指数调研,张洪忠
-
57、2013年中国电影博物馆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58、2012年度中国电影博物馆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59、张洪忠2012年横向项目,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60、腾讯汽车数据产品研发项目,进行,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张洪忠
-
61、中国传媒公信力2012年度调查,进行,《现代广告》杂志社,张洪忠
-
62、2011年度中国电影博物馆观众满意度问卷调查,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63、中国移动互联网电话调查研究,进行,《现代广告》杂志社,张洪忠
-
64、新闻记者执业行为规范研究,进行,新闻出版总署,张洪忠
-
65、观影调查,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66、观众满意调查,进行,中国电影博物馆,张洪忠
-
67、民营资本、国际资本进入我国传媒业情况与影响研究,进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张洪忠
著作成果
-
1、张洪忠,方增泉,2021中国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图书著作].国内经济管理出版社,2025
-
2、张洪忠,郑伟,方增泉,2020中国海外网络传播力建设报告.[图书著作].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5
-
3、刘茜,张洪忠,2020中国VR产业和消费者调查报告.[图书著作].国内新华出版社,2025
-
4、刘茜,张洪忠,祁雪晶,2018中国VR产业发展与消费者调查报告.[图书著作].国内新华出版社,2025
-
5、秦艳华,张洪忠,图书用户行为研究.[图书著作].国内研究出版社,2025
-
6、喻国明,张洪忠,刘茜,人工智能与未来媒体大讲堂第一辑.[图书著作].国内新华出版社,2025
-
7、喻国明,张洪忠,京师中国传媒智库第二辑.[图书著作].国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5
-
8、喻国明,张洪忠,京师中国传媒智库.[图书著作].国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5
-
9、张洪忠,资本影响下的中国传媒业.[图书著作].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
-
10、张洪忠,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图书著作].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